Thursday, March 13, 2008

想清了,也認清了

「對了!就是這樣的一種關係而已。」

最終,小喬花了5天的時間,認清了整件事,認清了二人的關係。

有一天,小喬看著他下班,他說約了一位朋友吃飯。小喬答了一句:「常常聽見你說約了誰吃飯,總不見你會約我。」

這是他的回答:「不用約了吧,有時間就可以吃了。」

小喬想:「是這樣嗎?好像從來沒有這回事。」

小喬看著桌上他送給自己的小禮物,收著的這些小禮物,是他不敢再多走一步,還是真的只是朋友的關心,是想自己先示意,又抑或是自己想太多?

兩天過去,小喬給他發了一道短訊:「今晚有興趣一起吃飯嗎?」換來的是:「不好意思,今晚我要留在家裡。」

嗯,小喬在想,也許他真的想留在家裡,雖然,是又一次的失望。

然後,小喬又在想,好像沒有一次是約成功的。有空,也不見得有與自己吃飯,除了在外工作。

「不好再貪心了,再貪心,就只會換來一次又一次的傷心。」小喬安慰著自己說。

兩天又過去,小喬的老闆請自己及他吃飯,其間,談的都是與工作有關的東西。

飯後,小喬與他並肩而行,討論了一些晚飯裡談到的話題。分手的時候,小喬問了一句:「明天你會回公司嗎?」答案是:「會的。」「那就明天見囉。」小喬帶笑回了最後一句。

小喬在想:「感覺真好。」

感覺只好了一夜。

縱影不見,小喬忍不住問了一句:「你不是說會回來嗎?」「突然想辦一些私人事。」很有意思的回答,小喬想。也其實,小喬是生氣了。

漸漸地,小喬想到,也明白到,一直以來,原來都只與他有工作上的交集,也不能說是只有,95%吧。

電話響起,「喂?」是小喬另一位因工作認識的朋友,也算是前輩。「怎麼喇?」小喬問。「沒什麼,因為工作得太辛苦了,就想打電話給妳,說一聲我太累了,太辛苦了!」

小喬與這位前輩的關係很好,前輩也很疼錫小喬,一路走來,都對小喬提點有加。看官們別太敏感,小喬的這位前輩,除了有一位很恩愛的老婆,也有一個非常疼鍚的女兒,性格大情大性,一向是挺愛找人訴苦,小喬只是其中一人而已。

然而,小喬就有這份魅力,就有這份讓人向她傾訴的吸引力。

然而,小喬對他就好像沒有這份吸引力,來來去去,都沒有聽到過他心底裡的一句話。「他是不是怕讓我知道他的太多?他是覺得我會不了解嗎?」小喬又在想。

小喬常常看到他的喜怒哀樂,卻總是不知道他為什麼會喜怒哀樂,問也問不出來。

第五天,小喬看著他的「樂」,比平常要樂上好幾倍。小喬嘗試問,「沒有,沒什麼,平常都一樣。」

還是沒有問出來。

「嗯!」小喬最終在想:「借口,一直以來就是這些借口,就是這些為他找來安慰自己的所有借口,其實就是自己的『想太多』。」

「該是停的時候了。」

就這樣,小喬想清了,原來與他,除了是朋友,再多,也只不過是工作上的朋友而已。

Monday, March 03, 2008

沒有誰都可以

就因為這個信念,小喬才能在與他一起時,自由地笑;然而在分開的時候,縱然思念,卻總不會主動找他。

也不單為這個原因,主要是,小喬稿不懂他對自己到底有沒有感覺。

小喬不知道他是不是只把自己當成好朋友,也許,是比好朋友多一點。因為,小喬是一個很好的聆聽者,不管他對小喬說什麼,小喬總是顯出一副聽得很開心的樣子。就算是,他常會說的那些,他與以前的女朋友的種種,小苗也總是一副「是嗎?是這樣哦!」的模樣。

或者,他從來不知道,甚至連小喬自己也不知道,到底是從哪一天起,她其實很不想聽。矛盾地,小喬知道自己會吃醋,但又不想讓他知道,小喬選擇儘量少與他單獨相處。

尤其是,小喬偶爾得知他正在拍拖。

這一知,令小喬主動地把二人的距離拉遠,避免給自己不開心的機會。

可是,他總是對小喬很好,知道小喬喜歡吃朱古力,常會送給她;看到與小喬有關的小東西,他都會買下來送給她。

這實在讓小喬覺得很為難。小喬很想把這些舉動看成是他對自己有好感,或試探小喬對自己的感覺;另一方面,小喬的心底心處,卻覺得他既然在拍拖了,這些舉動就不過是對一位極要好的朋友的喜愛和關心,絕不帶任何非份之想。

這感覺,對小喬來說,實在是一份煎熬。

不管怎樣,小喬很享受他送給自己的小禮物,因為他總是記得自己。同時地,小喬卻又不想自己的「想太多」,破壞了二人的美好關係。若不是知道他正在拍拖,小喬也許會造就一些機會,嘗試証實自己的感覺。

因為沒有辦法証實了,小喬乾脆什麼都不做,只有在心裡模擬著一次又一次,只要給她逮著一次機會,只需要一次,她一定對他說 ─ 「不要再聽他與以前每個女朋友的事情了」。

Saturday, March 01, 2008

有你終身美麗 ﹝A Beautiful Mind﹞

手拿著遙控,轉著一個又一個的電影台,看哪一台沒那麼悶就看那一台。

一開始,以為又是說一個天才如何成為天才的電影,沒什麼耐性細看。繼續轉著不同的頻道,賣廣告了,又轉回去。

轉回去後,剛好看到男主角的妻子將丈夫送上精神醫院的病床,我才開始靜心細看,我才知道這是人物傳記的電影,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的諾貝爾獎得主的故事。

是因為我對精神分析很有興趣。

男主角對自己患有精神分裂感到很內疚,尤其是對妻子,因此他決定停服藥物。換來的結果是,許久沒出現的幻覺人物,再度出現,讓他以為這些都不是自己想像出來的人,都是真實的人,也因此差點把兒子送上鬼門關。

妻子對他的不離不棄,是對他的最大支持,也是他最不能傷害的人。從幻覺人物的再度出現,迫著他去傷害自己的妻子,讓他知道這些人都不是真實存在的。

縱然知道不是真實存在,卻又控制不了面對他們的出現,難以抗拒地想要與他們對話,因為一顆善良的心,不忍對他們不理不睬,矛盾到極點。

丈夫怕自己會控制不了自己傷害妻子,請她離開,妻子選擇留下,教他一套分辨的心法:
妻子撫摸著丈夫的臉:「這是真實的」;
妻子拿著丈夫的手撫摸著自己的臉:「這是真實的」;
妻子拿著丈夫的手放在自己的心口上,把自己另外一隻手放到丈夫的心口上:「這些都是真實,或許,分辨真假其實不在這裡〈腦袋〉,而是在這裡〈心靈〉。」

這一段,給了我很大的啟發。一直以來,我不也是這樣嗎?腦袋的理智,總是蓋過了我心目中的情感;總是只用腦袋瓜去想,總是理智先行,都忘了用心去感受 ;總是用理智去保護自己,保護心中想發出的情感。

男主角得到妻子的支持,努力地希望不用再到精神病院治療,因為他知道,一旦再進去,回來的機會差不多是沒有了。醫生說:「從來沒有人能靠自己的意志把精神分裂給醫好。」是的,幻覺裡的人物從沒間斷的出現,帶著恐嚇、不諒解及可憐兮兮的目光看著他。為了能克服,他回母校求回一職,只求待在圖書館裡,能以藉著接觸人群,深信有所幫助。

再次回到校園裡當教授,他依然無法應付幻覺裡的人。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出現,儘管他已向他們道別,堅決地對他們視而不見,卻還是讓他在校園裡,淪為被嘲笑的對象。在毫無尊嚴的情況下,他依然努力的活著,堅持著不要被自己的幻覺騷擾。

直到今天,他領取諾貝爾獎的那天,他幻覺中的人依照出現。他的醫生沒說錯,沒有人能憑意志醫好自己的精神分裂;不過,他的醫生卻也錯了,他憑著自己的意志,他相信自己,控制著自己不再去接觸他們,讓自己更有尊嚴的活著。

是男主角的妻子,一份她對他不離不棄的愛;是因為一份兩人相愛、為著保護對方的信念,讓難行艱辛的路,依然願意慢慢走過 . .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