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February 26, 2006

自討苦吃

有時候真的覺得,談戀愛是一場自討苦吃的遊戲。

心情常會被另一半牽引、帶動及影響。累起來很想不顧一切,卻又是那麼的不容易讓一切豁出去。想不玩嗎?自動棄權?放棄?對不起,又是那麼不容易的一回事。

就算腦袋很聽話的不去想,心卻從不乖乖的去聽從,各走一方之下,只換來讓自己更難受的結果。

想著想著各式各樣令自己心寬一點的方法,好像根本從來就沒有一套行得通。不對,有的,有一套極短視的想法,就是「自欺欺人」。

看似消極,但又好像沒什麼不好,反正談戀愛跟吸毒從來就很有異曲同工之妙,分別只在於前者的影響著重在心,後者的影響在於身。

除了自欺欺人之外,有時候又可以把時間充塞得一秒不剩,可以是工作、可以是看書、可以是睡覺,而我,會讓自己幹一些自己從來都不想幹的事,又或是一直逃避著不想幹的事。這算是以毒攻毒的方法吧,讓自討苦吃的程度更深入一點,這可讓本來的「自討苦吃」所帶來的痛苦,減低一點點。

真想找到自討苦吃的解藥!

Monday, February 20, 2006

雖平淡,但還是有我喜愛的部份 - 「地老天荒」

正在灣仔影藝戲院上映中

會去看這部戲,毫不否認因為這是一位好朋友的作品,不然,我會去看的機會可以說是零。

單看劇情介紹,又是那種生命只剩幾天,要如何珍惜地過的很俗的題材,我真的不感興趣。看完之後,我反而有點驚喜,因為它並不如我想的,又或是大部份人想的那樣,要有那麼珍惜便那麼珍惜地去過餘下的日子。

平淡地過,如果是我,也許我也會選擇如此。

戲中最讓我感冒的,是對白。每當聽到對白部份,我耳朵都會自動合上一點點,只管把專注力放在戲中人的表情與交流上,我樂在其中。

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,戲裡的大部份鏡頭都拍得很美,美得總是讓人覺得舒服,舒服得讓我真想把對白聲音關掉,只需要留下音樂跟畫面就足夠了!

當然,我也得承認,電影的劇力不足是真的,也拍得不夠細膩。不過,大方向卻是很合我的心意。

我一直在想,失而復得的生命,卻又知道期限短得讓人寧願沒有復得;比起死過翻生,而又不知最後限期在哪裡,我想前者對「珍惜」的定義不是後者可以理解的。

戲中的女主角「雪」曾這麼說:「我自己都接受不了,你要我如何去跟他(未婚夫)說!?」是的,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?與其說了,然後一起痛苦地渡過黑色喜悅的最後三天,不如讓對方淡淡的感覺著自己還在的日子。被錯誤安排死亡的第一次,已經讓大家都夠傷了,是從天堂掉到地面的感覺;醒來的一刻到另一次死亡之前,而且是已知的死亡之日,要是去到比在天堂更高的位置的話,真不敢想像掉到深淵之後,還可以返回地面上嗎?

對於這種「另類」的最後期限,編劇沒有精緻地把那份味道編撰出來;以及導演沒有把那與別不同的心態清晰地展現出來,無疑是有點可惜的。不過,雪的最終選擇,靜靜的、淡淡的獨自去面對再一次的死亡,沒有選擇激烈地珍惜餘下的日子的做法,卻是我最喜愛的。

Saturday, February 18, 2006

地老天荒

失而復得的生命

只是,那只是緊餘的三天

是已知的三天 . . .

是結婚前的三天 . . .

要積極的面對,或是消極的離開?

一位好友的誠意之作

正在灣仔影藝戲院上映中


p.s. 我是在賣廣告沒錯啦~ 嘻-

Monday, February 06, 2006

關站保養通告

說是2006 Feb 06 7–8PM PST

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鬼時間啦

總之你要是進不來的話

就是它在搞鬼囉~~

Thursday, February 02, 2006

期待會讓我掉得一地眼鏡碎的戲 - 斷背山

第一次聽到「斷背山」這個名字,是一位朋友介紹我看這本書。他說:「李安已把他拍成電影了,先來看看原著小說吧。」

老實說,我認同李安是一位很優秀的導演,不過並不表示我對他的電影會毫無疑問地有興趣;另外,當知道小說的提材跟同性戀有關,亦沒有引起我很大的好奇;再加上書名並沒有讓我有任何遐想,所以我很快便把它丟到一旁了。

記得那天我去看「聖誕快樂」,戲院放出「斷背山」的預告片,電影以同性戀為賣點宣傳,兩個男人為主的戲,還是沒有很吸引我的目光,可是非常奇怪的是,心裡有一把聲音在迴響著:「這部戲要是不看的話,鐵定會錯過了一些什麼的. . .」。不過,硬性子的我,還是叫自己不要去看了。

金球獎揭中的前一天,老闆娘拿著一份一位在美內地人看完後的觀後感文章給我看,看後感覺非常良好,因為那位仁兄寫的出發點,同性戀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,他寫出了不少不一樣的角度,文章的重點在說出戲的重心在「人的感情」,這最合我胃口了。

直到上星期,李安回台灣宣傳,接受了不同電視台的訪問,台灣的朋友給我看了其中一個,讓我對這位導演有了很不一樣的觀感,也令我對這部戲有另眼相看的感覺。

那位主持人的訪問功力,我可是完完全全的不敢恭維。他那種把李導演奉為「台灣之神」的訪問方式,我這個不是台灣人的華人看了真有點感到汗顏。只是李導演的回答,卻是那麼的不慍不火,那麼的恰到好處。他把那些主持人將他恭上神檯的話,輕妙談寫而又謙虛的帶過後,便鬆容不迫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。台灣的朋友說,李安真的很厲害,不管哪個訪問者如何的沒做好功課,就算他聽不太懂對方在問他什麼,他都能自己回答,而且還說出一番道理來。

作為觀眾的我,聽著那些很白痴的問題,都很有想說粗話的衝動;然而李導演的那份涵養、那份風度氣量、耐性的回答,真的令我很敬佩。另一方面,當他說到他自己的電影時,卻冒出另一種味道來。是一團火,一團執著的火,感覺很特別 ─ 自負中帶著謙和的火。

這樣的導演,拍出來的人性,應該會有很不一樣的感情面;比起他之前的每一部電影,這部該會有更爐火純青的戲味。

心中的那把叫我不要錯過的聲音又再一次擁出來了,真希望它能讓我有機會把眼鏡換一換!

Wednesday, February 01, 2006

愛上一個人,很難嗎?

一直以來,每逢遇上能讓我心動的文章,我都會把它們收起來保存。

趁著幾天的假期,把文章整理一下,重看了一篇去年12月的文章,再看還是很有感覺。

文中的大意是,當你同時愛上了兩個或以上的人時,如何知道誰才是真正的最愛。文章的作者提供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,誰最讓你思念的、誰最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讓你沉醉在想念的情緒中的,誰就是你的真正所愛。

然而文中更吸引我的,是關於一個人為什麼會被另一人吸引到。

一個朋友對我說,眼神最重要;我覺得是神態。

愛上一個人,真的再容易不過了,容易到不得了。只要一個細微動作,就足以讓另一人動心,也許是風度翩翩地在眼前走過,也可以是優雅地喝一口酒,又或是輕托著頭/香腮,甚至只是陶醉地在試聽一首歌。

愛上一個人,「一剎那」的事。然而不管之後二人會否在一起,那「一剎那」,那愛上的一刻,是過程中最美妙的。我知道,有些人會認為那一刻該說是「吸引」而非「愛」,我倒是任性的喜歡說那是被「吸引」而「愛」上了。

要愛上一個人,是很簡單的事,將這份感覺好好保存,細細回味,讓人總是活在最新鮮的戀愛感覺裡。當這份「被吸引的愛」進化之後,經過分裂,演變為猜心遊戲,也是一場智力角力賽,是「愛上」的另一階段的開始。

花心,大概就是因為「愛,太容易了」吧。